我与路的缘分若是从头说起,那得说到家乡那条蜿蜒的小路。那是一条只有短短两公里,但在广西交通图上可以找到的由刘村到新宅的四级公路,因为是由爷爷带头垫资修建,我的名字也被刻到了村里的功德碑上。
或许正是这份奇妙的缘,大学毕业后我跨越了三千多公里,从祖国的最北端吉林回到广西,加入华体会官网武宣—来宾—合山—忻城公路№2标段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经理部2-4分部(简称“武忻2-4分部”),成为了一名党务政工员,正式开启了我与“路”的故事。
我(右四)参加航务公司新员工见面会 严彩微/摄
在此之前,我看到网上有不少人调侃道:“一入工地深似海”。但也正是无数个主动跳入“深海”的人,在深山中架起了大桥,于密林中开出了隧道,编织出一张张密密麻麻的交通网,打通了一条条乡村振兴路,让人们的出行更加地便捷。在得到家人的认可和支持后,我也屏气扎进这“深海”,去寻觅那一抹“路建光景”。
拔地而起的武忻2-4分部良塘4号高架大桥 黎冰/摄
我已经在项目工作和生活了一个多月,现在若有人问我项目是什么模样?我会跟他说:“它是教我处理工作时姐姐们温暖的手;是比我年纪大不了多少的哥哥姐姐们独当一面的身影;是皮卡车驶向工区时烈日下盛情绽放的花;是食堂阿姐敲开综合办小窗递进来的芒果;是T梁成功架设到位参建人员脸上洋溢的笑;是晒得黝黑的工人手下捆扎的钢筋;是始终飘扬在一线的党旗团旗。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共同造就了一个叫“家”的地方。
在项目部遥望彩虹 廖雪莹/摄
记得刚到项目时,我确实曾有过不安,但导师和同事们给予我工作和生活上的关怀与善意,让我心中的不安逐渐消散。我拿起了相机,以一名工地记者的身份前往工程一线。我看到了满头大汗的工人在绑扎钢筋,周边机器运作轰鸣,当我的镜头对着他们,我发现他们下意识地躲避我相机镜头。“我站在这里拍照会打扰你们工作吗?”我不好意思的问道。“不会,但你在这拍来拍去是干啥。”工人笑着对我说。我朝他们笑了笑,晃了晃手里的相机,说道:“我是搞宣传的,这些照片或许会出现在一些新闻上。”“兄弟们,我们要上电视啦,麻烦小姑娘把我们拍的好看些。”工人们开心的说道。看着淳朴善良的工人们,我按下快门记录他们温暖的笑颜,记录他们奋战在施工一线,认真工作的身影。
我和导师胡明亮 黎冰/摄
工人正在焊接钢筋 廖雪莹/摄
如何才能真正的融入这里,成为一名合格的项目党务政工员,不仅要用手中的相机和笔尖记录好一个个工程一线故事,还要用心、用情,才能将项目好的声音、好的故事、好的形象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建设者们是如何用汗水浇灌出一个个品质工程。而我,已不再是那个屏气扎进“深海”的人,而是逐渐融入了这里的大山之中,成为了一名路建人。
我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记在导师带徒笔记本上 马豪瑜/摄
武忻2-4分部合山2号大桥 廖雪莹/摄
在这里,我第一次操控无人机缓缓升起,从空中俯看阳光笼罩的合山特大桥,看到一条高速公路慢慢成型,看到夜里主线上散发的微光。我拿着相机走在机械轰鸣的工地,我知道只需再等一段时间,这里将有一条便民利民的大道修建起。
第一次使用无人机航拍,独特的拍摄视角让我倍感震撼和激动 黄垲露/摄
武忻2-4分部合山特大桥 廖雪莹/摄
9月,前往工区的那片山林依旧郁郁葱葱,没有出现黄叶,背上行囊离开家仿佛就在昨天,如今的我不再惶恐,在项目的这段日子里,我的目标越来越清晰,我要走的路也越来越坚定。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险夷,履之者知”。家乡的小路指引着我主动融入一条条大路,华体会官网便是由这缘与情铺成,我们齐聚在这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路通天下,建树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