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武,廖翼强,华体会官网两位优秀的技术骨干,他们是相识多年的挚友,也是“战友”。从梧柳高速公路到六巷互通,再到象来高速,他们并肩作战、配合默契。特别在“世界最大跨径的公路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培森柳江特大桥的建设中,面对各项施工技术难题,这一“双总工”搭档,正带领建设团队施展十八般武艺,加快推进桥梁施工建设。
黄文武(左)、廖翼强(右)
强强联合 配优配强
2020年,象来高速(即“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象州至来宾段”)一分部正式开工建设。控制性工程培森柳江特大桥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对参建人员的技术水平、素质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项目技术团队讨论施工方案 刘云燕/摄
在项目建设前期,廖翼强被委以重任,担任项目总工程师,带领技术团队开展技术攻关,为特大桥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3月,黄文武加入象来一分部建设团队,任项目总工程师,接过项目技术负责人的“交接棒”,负责科研技术创新工作并为现场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而廖翼强则转战施工现场,负责现场施工组织、技术方案实施并强化现场管控。
得益于梧柳7标和六巷互通的共事经历,黄文武与廖翼强两人几乎无需磨合,很快达成了默契的分工协作,培森柳江特大桥建设和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
并肩作战 攻克难题
培森柳江特大桥建设初期,象来一分部接连遇到难以逾越的“大山”。
培森柳江特大桥横跨柳江,该桥来宾岸主墩承台设计位于厚卵漂石覆盖层下,施工围堰止水难度大,而现场又面临柳江汛期、水位波动大等问题,施工时间十分紧迫。
紧要关头下,黄文武、廖翼强并肩作战,白天带领项目技术骨干到施工现场查看柳江水位变化及培森柳江特大桥来宾岸主墩施工情况,晚上则召集项目技术骨干进行讨论。在公司指导下,项目确定围堰施工方式后,性格沉着冷静的黄文武带领项目技术骨干用时仅3天就完成一种新型的外围稳固的堰模一体围堰结构设计、验算及方案书编制,解决了该桥来宾岸主墩围堰施工施工技术难题。
培森柳江特大桥来宾岸P3主墩承台施工现场 覃浩/摄
与此同时,廖翼强带领现场管理人员实时监测柳江水位变化,掌控现场施工情况,及时将现场情况反馈给黄文武,让黄文武及技术团队及时根据现场实际做好现场方案的动态调整。为了支援施工现场,黄文武还直接搬到工区,驻守现场,与廖翼强一起靠前指挥、组织施工,最终抢在汛期洪水到来前完成了来宾岸主墩承台施工。“这是一种全新的围堰工艺,为当时情况下来宾岸承台施工提供了最优的解决方案,用时一个月余即完成了体积超过3500立方米的承台施工,同时也为象州岸承台施工提供的经验借鉴。”黄文武说。
黄文武(右)在象来一分部智能预制梁场介绍梁场生产情况 卢忠华/摄
培森柳江特大桥桩基桩位区域是大层厚卵漂石覆盖层且岩溶高度发育,溶洞之间相互重叠、串通,单个溶洞的胸腔最大达25米,岩溶复杂情况为国内桥梁施工史所罕见。其中,象州岸主墩24根桩基施工中遇到大小溶洞105个,平均每根桩遇到溶洞4.4个。
廖翼强(中)检查箱梁内模安装情况 卢忠华/摄
完成象州岸桩基施工成为建设者们的“执念”。黄文武、廖翼强日夜攻坚,组织项目技术团队研讨方案、改进施工方法,先后采用了多种施工工艺和方法,但塌孔、埋钻、串孔、漏浆等问题层出不穷,成孔效率极低。为了解决桩基施工问题,项目多方了解并与集团沟通讨论,最终确定引进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助力施工。
然而,对于全套管全回转钻机这种新设备新工艺,项目完全无相关施工经验。为尽快掌握新设备新工艺,加快推进桩基施工进度,廖翼强带领技术团队蹲守现场摸索、学习、总结,结合全套管全回转钻机的施工特点,研究制定出切合现场实际的施工工艺方法。2020年4月2日,项目技术团队与现场施工人员冒雨奋战9个多小时,成功完成了该桥象州岸首根由全套管全回转钻机成孔的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
廖翼强(中)在施工现场指导工作 蔡柳媚/摄
“内外”联动 助推大桥建造
“技术创新的目的首先是服务于施工生产,技术创新不能脱离现场实际,在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前提下,兼具强操作性和经济性。”主导编制过多项重大专项技术方案的黄文武和廖翼强对施工技术创新和施工方案编制有着共同的理解和坚持。
培森柳江特大桥箱梁主跨分为36个悬臂节段,箱梁高度达10米,钢筋绑扎间距和竖直度都难以控制。廖翼强在现场管理中发现这个情况后,及时反馈给黄文武,寻求一种新的工艺方法,快速推进施工。经过前、后场的联合探讨,黄文武、廖翼强决定采用定位角钢,在不增加工人工作量的前提下保障了施工质量,加快主桥悬臂箱梁钢筋定位安装速度。
黄文武现场指导挂篮施工 莫小为/摄
进入有斜拉索的箱梁节段施工后,施工空间更为狭窄,各工序交叉作业较多,施工难度更大。如何提高施工效率、压缩工序时间成为现场施工管理的关键控制点。
“传统的挂篮内模吊架结构,不仅施工难度大,且工期不可控,我们是不是可以创新一下施工方法?”廖翼强将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与黄文武一起讨论,现场实际调研,查阅大量技术资料,对比同类型桥梁施工方法。经过不断优化,黄文武带领技术团队创新研发出一种适用含横隔板现浇连续箱梁的挂篮内模吊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运用装配式吊架结构替代传统满堂支架支撑系统作为承重结构。
培森柳江特大桥底板钢筋安装施工现场 黄文武/摄
这一创新最初并不被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理解,大家都认为新的工法会影响现场施工速度,不愿配合新施工工法的实施。于是,廖翼强就加强现场沟通协调,组织现场作业人员开展技术交底,跟大家详细说明新工法的优点,并根据现场实际优化调整施工组织,配合新工法的实施,让劳务队人员接受了这一施工方法,最终证明了这是一次成功的技术创新应用。“严密的施工组织加上优化的施工方法,极大的提升了现场的施工效率,相比同类桥梁传统的支架立模施工,平均每节段可节省工期3天以上。” 目前,有索区梁段最快用时仅12天可完成一节。
培森柳江特大桥 皮林采/摄
培森柳江特大桥开工建设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华体会官网技术团队充分依托“广西路建·新匠坊”科技品牌,开展“十项关键技术”等研究,已取得多项成果:10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5项、在审5项,获得1项软件著作权,获评1项区级工法、4项企业级工法……该桥象州岸有索区单块悬浇梁段施工平均用时14天,最短用时仅12天,较行业同类型施工速度提升30%。
黄文武、廖翼强立足自己的岗位,两人同心协力、同向同步,共同推动项目建设。这正是华体会官网发挥大型工程项目和重点科技项目优质资源平台作用,把人才的长处和大型项目的特征需求进行有机融合的缩影。在华体会官网工程建设项目中,还有很多像黄文武、廖翼强般强强联合的一个个组合、一支支队伍,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发挥着“1+1>2”互补叠加效应,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