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官网2号智能预制梁厂采用智能液压动力系统、智能变温蒸养系统等,配置智能流水生产线,实行工厂化管理,一片成品梁生产周期从7~10天压缩至2~3天,产梁变得更高效、更智能、更环保,是广西首个智能预制梁厂。截至12月13日,该梁厂已预制429片T梁,经检测均符合质量要求。
2号智能预制梁厂进行预制梁混凝土浇筑 卢忠华/摄
工厂化生产管理 做好成本“减法”
2号智能预制梁厂主要担负培森柳江特大桥引桥(来宾岸)、茶花山高架大桥、茶花山分离式立交桥共648片40米T梁的预制任务,于2020年10月开始建设,2021年2月17日生产首片梁。
2号智能预制梁厂建在项目主线上 卢忠华/摄
该梁厂采用生产车间流水线作业模式进行管理,划分了钢筋绑扎区、液压模板预制区、蒸汽养生区等6个施工区域,设置4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设置4个流水作业区,配备产业流水作业工人,铺设轨道连通各区域,以移动台座进行梁片周转,流水线作业,各道工序衔接紧凑,实现从“场”到“厂”的升级转化。
2号智能预制梁厂整体式顶板钢筋梳型板 卢忠华/摄
2号智能预制梁厂占地长度约150米,设计产能为3片/天,传统预制梁场实现相同产能需要占地长度约300米。这得益于该梁厂摒弃传统混凝土固定台座,设置12个移动钢台座,克服了台座占地面积大、周转时间长的缺点,实现钢筋绑扎、浇筑、养护在流水线上移动作业。与传统梁场相比较,该梁厂节约了80%地胎数量。升级转化后的2号智能预制梁厂占地空间和生产成本成倍缩小,实现生产成本“减法”的最大化。
2号智能预制梁厂设移动钢台座,节省占地空间 韦道琪/摄
传统梁场混凝土台座数量多、占地面积大
“以前生产梁片要露天作业,现在生产梁片在厂里,再也不用风吹日晒了。”梁厂劳务人员范功楠说。2号智能预制梁厂钢筋加工及预制区采用封闭车间,生产不受大风、降雨等恶劣条件的影响,改善工人作业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号智能预制梁厂实现车间作业,避免风吹日晒雨淋,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 韦道琪/摄
传统梁场工序多为露天作业
生产周期缩短一半 做好效率“加法”
“2号智能预制梁厂产梁速度快!一片成品梁生产周期由传统的7~10天压缩至2~3天。”这是梁厂工区长韦道琪最直观的感受。该梁厂通过智能化设备及工厂集成化的流水作业模式,梁片生产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2号智能预制梁厂进行预制梁混凝土浇筑 卢忠华/摄
2号智能预制梁厂引进现代化液压整体钢模具,采用智能液压动力系统,实现模板安装拆卸整体同步化、自动化。与传统人工拼装式模板比较,液压模板1人控制拆装2个小时即可完成,而传统模板需要4~6人拆装2~3个小时。
2号智能预制梁厂采用液压整体钢模具,实现模板安装拆卸整体同步,效率大大提高 韦道琪/摄
传统梁场钢模板需要分块拼装,用时长
产梁的速度上来了,梁体的养护也大有诀窍。2号智能预制梁厂摒弃传统覆盖喷淋养护工艺,采用现代化智能变温蒸养系统。每间蒸汽养身棚配备1台全自动电加热蒸汽发生器,T梁养护时只要一人控制就能够全天侯进行梁体养护。实践证明,蒸养24小时,T梁强度可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而常规养生达到同等强度需7天以上。
2号智能预制梁厂采用现代化智能变温蒸养系统,保证梁体养生质量 钟林东/摄
传统梁场采用喷淋及覆盖土工布养生,用水量大,养生周期长
深化精细管理 做好品质“乘法”
品质工程源于精细化管理。2号智能预制梁厂的管理展现着象来一分部创建品质工程的决心和信心。该梁厂钢筋半成品区域设置了二维码,把钢筋使用的具体信息录入二维码中,相当于给钢筋贴上了“身份证”,方便了钢筋现场检查和查找,保障质量溯源和全过程可查可控,加强预制梁板的全过程管理。
实现流水作业的2号智能预制梁厂 韦道琪/摄
“我们创新采用了智能流水线生产,预制一片梁,投入人力更少,但生产效率更高、产品质量更优。”项目经理张文说。在提升质量方面,2号智能预制梁厂采用的现代化液压整体钢模具,区别传统敲、打、撬的拆模工艺,极大地控制梁体损伤和模板变形,保障预制梁体外观菱角、线形分明,整体美观。
2号智能预制梁厂采用现代化液压整体钢模具,预制梁体外观菱角、线形分明,整体美观 韦道琪/摄
传统梁场采用传统模板,拆模易造成梁体缺边
“梁厂采用的智能变温蒸养系统,实现蒸养箱蒸汽养护360°无死角,全面保证了T梁养生质量。”项目总工程师黄文武说。智能变温蒸养系统通过监控梁体混凝土温度变化,实时调节蒸养室温度、湿度,高效提升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
2号梁厂T梁蒸养室 韦道琪/摄
2号智能预制梁厂从“智能化”“现代化”着眼,有效减少预应力混凝土预制T梁生产过程的质量问题,推进了生产、运输、存放、安装过程的标准化建设,为华体会官网桥梁结构智能化生产提供重要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撑,践行绿色公路理念,推动品质工程建设。
窥一斑而知全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下,华体会官网以科技创新作驱动,不断推动高速公路建设的工厂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持续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工作效能、提高经营效益。
(文/刘云燕 蔡柳媚 审核/黄中超 阳阳 黄林权 卢杨城 蔡柳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