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广西交通新标杆
——广西第一高桥六河8标拉会高架大桥工程建设纪实
在河池市侧岭乡南部山区里,在正在建设的广西通往贵州的重要通道六寨至宜州高速公路中,在河池市拉会高架大桥的观景平台上,俯瞰可览桥下风景,平视可见群山峰尖。如今,已全面贯通的拉会高架大桥气势如虹,它以其138米的高度和矩形变截面空心薄壁高墩的施工结构,位居同类型桥梁广西第一、亚洲第二,为广西交通树立起了一座新标杆。
挑战桥梁建设极限
“大桥是六宜高速路全线桥最长、墩最高、桥面最弯的高架大桥,同时也是同类型桥中广西第一、亚洲第二的公路大桥。”我公司副总经理兼六河8标项目经理黎卓勤介绍说。
拉会大桥全长1021.6米,三个主墩高度在90-110.5米之间,均为矩形变截面空心薄壁高墩,主跨最大跨径为110米,其中大桥桥面至地面最大高度达到138米,相当于40多层楼高。站在拉会高架大桥三大主墩底下仰望,桥墩一眼望不到顶,仿佛已耸入蓝天白云间。而站在桥上俯瞰,桥下风景就好似一张卫星拍摄的地形图,一切都尽收眼底。站在桥头望去,大桥呈一个“C”字型曲线跨越两座大石山的顶端。大桥属弯桥,其曲线半径小、纵坡大、横坡陡,跨越两个曲线段,半径分别为R=420米、R=540米,桥面纵坡为-4%,超高横坡为6%。大桥的这些设计指标都达到了建桥的极限。
在建的六寨至宜州高速公路主线全长约180公里,施工难度在广西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堪称第一。作为六宜高速的两大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拉会高架大桥的建设可谓是“重中之重”、“难上加难”。大桥于2009年3月开工建设,紧接着就是一场接一场的攻坚大战,战果在攻坚热潮中不断扩大。2009年6月21日大桥成功浇筑第一根桩基,9月8日首节空心薄壁墩身开盘浇筑;2010年4月22日,大桥第一主墩12#墩突破百米大关,5月12日12#墩全幅顺利封顶,7月26日大桥三大主墩全部实现全幅封顶;2011年6月16日,大桥成功架设第一片T梁,8月9日大桥主跨实现全面合龙,10月19日大桥架完最后一片T梁,顺利实现全面贯通。在这些施工节点攻坚中,拉会高架大桥从开工到贯通,凝聚着的是广西路桥建设者的艰辛和付出。
科研成果为广西建桥领域“补白”
拉会高架大桥在被冠以“最长、最高、最弯”头衔的同时,其施工难点也在于此。大桥技术含量要求高,工期紧,安全风险大,在广西同类型桥梁的建设中史无前例,在区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在与广西大学等单位的合作下,我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攻关活动。
《(拉会高架大桥)薄壁空心高墩施工阶段温度裂缝控制及温度效应研究》是我公司承担的2009年度广西交通科技项目,该项目以大桥的第一主墩12#墩为实体依托,对薄壁空心高墩施工阶段温度裂缝及温度效应进行系统研究,为高墩设计的温度应力计算模型及温度裂缝控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施工与科研相结合的攻关方式,该科技项目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为拉会高架大桥高墩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技术支持。2011年8月24日,该科技项目成功通过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验收。
拉会高架大桥的三大主墩在施工阶段,每隔20米的高度设计有一道大体积横隔板,且是在墩身内箱进行悬空施工,属于高空作业,操作空间狭小,施工极为不便。项目以《攻克拉会高架特大桥空心薄壁高墩异型横隔板模板施工技术难关》为QC课题,进行了技术攻关,并在摸索中编制出了一整套符合大体积横隔板施工的技术方案,创新了工艺工法,比原计划提高了一倍的施工速度,在这座气势恢宏的工程中高质量地创造了以7天为一周期、每周期浇筑一节6米高墩身的“拉会速度”,赢得了多方赞誉。
由于拉会高架大桥施工路段地形复杂,坡陡路峭,大大地增加了高墩施工的难度。在难题面前,广西路桥建设者再次开展了科技攻关活动。凭借着公司的科技力量和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六河8标的攻关小组编制并完善了《空心薄壁高墩整体提升脚手架施工工法》,不仅成功运用于拉会高架大桥的高墩施工,还在项目的拉腊高架大桥、坡电3号高架大桥等多座空心薄壁高墩桥施工中得到推广应用。该工法技术不受地形和桥墩高度的影响,与满堂支架施工、滑模施工、液压爬模施工技术相比,更显操作方便,易掌握,成本低,工期短,安全可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好评。
《(拉会高架大桥)薄壁空心高墩施工阶段温度裂缝控制及温度效应研究》项目、空心薄壁高墩大体积横隔板模板施工技术方案以及《空心薄壁高墩整体提升脚手架施工工法》等多项施工技术在广西均属首创,弥补了区内乃至国内高墩施工的多处空白。
“80后”成为大桥攻坚生力军
在拉会高架大桥的施工管理团队中,“80后”了占三分之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是近两三年毕业入职的大学生。成为新一代广西路桥建设者的“80后”,在项目班子的带领下,担当着大桥攻坚生力军的角色,双肩扛起的是一座亚洲级高架大桥的建设重任。
大桥所在工区的驻地就位于主桥施工现场附近,但建设者们多数时候在高墩上一待就是一整天,有时还要披星戴月地坚守岗位。在施工一线,每一个建设者都晒得皮肤黝黑。在大桥施工管理团队中,黄大洪和赖华生均是年轻的“80后”,2010年8月份大学毕业入职时被安排到拉会高架大桥工作,当时正处大桥攻坚的关键时期,在导师的带领下,他们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工作和学习,仅三五个月时间,每人就独立承担起一个高墩施工的管理任务。黄大洪告诉我们,2010年参加工作后,由于攻坚任务重,他主动放弃了所有的休假,而2011年上半年,他也只休假了一次。
负责整个拉会高架大桥现场施工管理的赖俊钢,随着桥墩一节节升高,桥面一米米延伸,他也在艰苦的磨炼中一步步成长:施工员-桥梁组长-工区长-项目副总工-项目副经理,两年时间,这位2008年毕业入职的“80后”已历练成为指挥若定的新一代广西路桥建设者。梁腾则是拉会高架大桥工区副工区长,同样负责着拉会高架大桥的现场施工。作为一名普通桥梁工程师的李锦东,他负责的19#至25#桥墩是拉会高架大桥的节点工程之一,控制着整座大桥的贯通时间,我们可以想象他们肩负着的压力和责任。在拉会高架大桥建设团队中,这些“80后”在工作中有着不同的岗位,都为大桥建设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却也在心里沉甸着常人难以接受的来自于家的心酸。在拉会高架大桥的关键攻坚阶段,赖俊钢和梁腾均接到了严父的病危通知,而李锦东得知的却是慈母病逝的噩耗。在尽孝与建设任务面前,他们却都选择了强忍着泪水,默默地坚守在施工一线。责任,其实最能诠释“80后”的广西路桥建设者。
黎卓勤等一批“70后”,则是这支呕心沥血地打造着广西交通新标杆的六河8标项目团队中的班子成员,带领着“80后”在拉会高架大桥的建设中攻坚克难,共同成长。黎卓勤是这支团队的“领头羊”,在大桥建设和项目管理中经过磨练,如今已走上我公司副总经理的岗位。拉会高架大桥的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效益。
承担着“广西第一高桥”建设任务的六河8标项目经理部,在2011年荣获了全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优质工程奖,项目班组也被评为全国公路交通系统优秀“五型班组”。
这些铁骨男儿,用他们的脊背撑起了广西交通的新标杆。(门守波 廖求明 赵文龙 黄燕雅 摄影报道)
2011年2月26日,时任六河8标项目经理、现任我公司副总经理的黎卓勤在拉会高架大桥110米空心薄壁高墩上接受广西电视台记者采访。
2011年10月19日,在拉会高架大桥全面贯通前,建设者对大桥最后一片梁的架设位置作最后标定。